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7日
姓 名 邵将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8年9月 籍贯 江苏沛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系副主任 Email shaojiang@cumt.edu.cn
工作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矿大南湖校区
单位电话
个人主页 https://shaojiang.net/
个人简介

最新动态,请查看个人主页:shaojiang.net

邵将,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交互与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分厂设计主管(挂职)。201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机械工程(工业设计)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工作。担任《Biomedical Engineering/Biomedizinische Technik》、《电子与信息学报》等期刊审稿人,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理事、徐州市工业设计学会副秘书长。

教学育人方面:先后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校青年教改项目1项,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1篇;先后指导2位研究生获批江苏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未来杰出人才助力计划等;指导学生获得设计红星奖、K-DESIGN AWARD、UXDA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等学科竞赛奖项10余项,获得UXDA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研育人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人类工效学会-津发科技优秀青年学者联合研究基金、徐州市基础研究计划等多项前沿课题。在智能交互与数字化设计领域,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EI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得19th ACME优秀论文奖。作为主要参与者多次获得红点奖、欧洲产品设计大奖金奖等设计奖项。

研究方向:智能交互与数字化设计、脑-机接口、设计工效学、职业健康防护装备设计制造等

获奖、荣誉称号
(1)2020年、2019年、2018年连续三年教职工考核优秀;
(2)2019年学院优秀教职工党员;
(3)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
(4)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5)2020年江苏省工业设计科技成果奖.新锐奖.优秀指导教师
(5)2019年第十一届国际用户体验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6)2020年德国红点设计奖;
(7)2020年欧洲产品设计大奖,金奖;
(8)2020年欧洲产品设计大奖,银奖;
(9)2019年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19届管理工效学暨首届神经设计学学会会 议,优秀论文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理事

徐州市工业设计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交互与数字化设计;未来交互方式研究(脑-机接口、眼控交互等);信息可视化;设计认知心理学

科研项目

科研纵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001202,整合视觉下的MI-BCI交互控制设计与工效学评价方法研究,2021-01至2023-12, 24万元,在研, 主持;

(2)中国矿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0QN17,矿山调度人员视觉交互行为的险兆问题研究,2020-01至2021-12,6万元,已结题,主持; 

(3)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和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效学会-津发科技优秀青年学者联合研究基金项目,CES-kingfar-2019-004,基于眼-脑实验的数字界面交互险兆认知机理研究,2019-09至2021-9,2万元,已结题,主持; 

(4)徐州市科技局,徐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KC17071,增强现实系统界面的信息可视化方法研究,2018-03至2020年-03,10万元,已结题,主持; 

教改项目:

(1)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2018QN18,培育具有国际化水平本科生的实践和探索,2018-7至2020-7,0.6万元,已结题;

(2)教育部,2018协同育人项目,面向中国传统文化的STEAM智能交互课程设计与开发,2019-3至2019-12,1万元,已结题;

(3)教育部,2018协同育人项目,面向中国传统文化的STEAM智能交互实验室建设,2019-4至2020-4,已结题;

 

发表论文
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1-9760-4182
SciProfiles: https://sciprofiles.com/profile/shaojiang
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 GYD-3651-2022 

[1] Yuxin Bai, Jiang Shao*, Ying Zhang, Jun Yao, Fangyuan Tian & Chengqi  Xue (2022): Effects of Different Viewing Angles and Visual Stimuli on the Performance of  MI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OI:  10.1080/10447318.2022.2139877 (SCI一区,IF=4.920)

[2]Bai Y, Shao J*, Zhang Y, et al. ERP Study of Mine Management System Warning Interface under Fatigu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9(19): 12616. (SSCI一区、SCI二区, IF=4.614

[3]Chen L, Li H, Zhao L, Fangyuan  T, Shuicheng T, Jiang S. The effect of job satisfaction regulating workload on miners’ unsafe state[J].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1): 1-12. (SCI二区,IF=4.996

[4]Shao J*, Yan K, Liu K,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legibility of typographic information of ventilator interfa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022, 87: 103249.(SCI三区,IF=2.884

[5] Yan K, Shao J*, Zhu Z, et al. Display interface design for rollers based on cognitive load of operator[J].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2021. (SCI三区,IF=2.017

[6] Yao J. Chen WQ. Shao J*. Tang XT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Network Course Interface and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 in Virtual Reality Situation*[J].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and Practice, 2018, 18(5).(SSCI)

[7] Fangyuan Tian,Hongxia Li,Shuicheng Tian,Jie Yang,Jiang Shao,Chenning Tia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ordinary Chinese citizens based on SCL-90 during the level I emergency response to COVID-19[J]. Psychiatry Research,2020,288.(ESI高被引,SCI一区,IF=11.225

[8] Shao J* , Yao J , Zhang K ,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Layout of HMDs Based on Flight Missions and Visual Cogni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pringer, Cham, 2019. (EI会议)

[9] Shao Jiang*, Wang Haiyan, Zhao Rui, et al. Study on the Target Frame of HMD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Brightness[C]//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International). 2016:70-79. (EI会议)

[10] 邵将,颜克彤,姚君,牛亚峰,薛澄岐,周小舟,朱兆华.头戴式AR界面目标符号的视觉搜索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0(01):20-25.  (EI期刊)

[11] 邵将,薛澄岐,王海燕,汤文成,周小舟,陈默,陈晓皎.基于图标特征的头盔显示界面布局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05):865-870.(EI期刊)

[12] 邵将,刘珂,白雨鑫,罗靖,田方圆,张滢.矿山瓦斯监控界面多目标视觉告警编码形式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04):52-59.(学校指定中文TOP期刊,中文核心)

[13] 邵将,白雨鑫,魏乐乐,姚君,田方圆,朱兆华.EEG-BCI实验范式交互界面设计综述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18):120-133.(学校指定中文TOP期刊,中文核心)

 

出版专著和教材

邵将.基于视觉认知理论的头盔显示界面信息编码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9.ISBN 978-7-5641-8722-4

科研创新

国际发明专利:邵将等. EYE TRACKER WITH SPORT ANTI-SHAKING FUNCTION

发明专利:薛澄岐,李晶,王海燕,牛亚峰,邵将等. 一种复杂系统人机界面可用性的检测方法:CN201410016744.2[P]. 2014-4-9. 

指导学生情况

[1]第十一届国际用户体验创新大赛,彼岸,嗨的鸽儿,全国一等奖;

[2]第十一届国际用户体验创新大赛,KACHA奶茶回收服务体系,撒娇橡皮艇,全国二等奖;

[3]2020年(第五届)全国工业设计大赛江苏赛区竞赛暨“陶天下杯”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姜瑞璇、韩隽怡,面向戈壁场景的无人概念化道路施工装备系统设计;

[4]江苏工业设计学会奖,2019优秀毕业设计奖三等奖,王秀洁,心血管疾病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

[5]徐州市第三届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洪聪颖,城市主战消防车造型概念设计;

[6]徐州市第三届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陆香港,消防单兵救援设备;

[7]徐州市第三届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王秀洁,心血管疾病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

[8]2020年设计红星原创奖,臧京凡、颜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