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8月28日
姓 名 姚强岭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2年1月 籍贯 河南兰考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副院长 Email yaoqiangling@126.com
工作单位 矿业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221116
通讯地址 矿业工程学院采矿系
单位电话 13805210624
个人主页 http://cese.cumt.edu.cn/News/Users/UserInfoView.aspx?uid=5133
个人简介

姚强岭,男,1982生,河南兰考人,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煤炭绿色开采、采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流态化开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及企业委托科技创新项目50余项。研究成果以第1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4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67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

 

 

 

 

获奖、荣誉称号

1. 姚强岭,方杰,李学华,庞义辉,种照辉,梁顺,周保精,曹志国,刘江峰,邢联国,徐强,夏泽。生态脆弱矿区煤系地层水岩相互作用基础理论及应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

2. 姚强岭,刘江峰,梁顺,种照辉,张云,吴宇,浦海,武瑞龙,夏泽,周杰。 煤矿地下废弃空间水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

3. 姚强岭,梁顺,方杰,种照辉,李学华,王伟男,朱柳. 煤系共伴生水气资源化开采关键技术及应用,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

4. 张道福,姚强岭,牟国礼,种照辉,马敬龙,李学华,朱柳,谢琦,孙延斌. 近距离厚煤层下伏回采巷道强矿压机理及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9.

5. 姚强岭,李学华,梁顺,赵彬,王腾,黄辉,陈田,于元林,陈树涛,许良发,翟景辉,王光,丁效雷. 水-煤系沉积岩作用基础研究及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6.(2016-211- R01)

6. 姚强岭,李学华,张宏忠,魏大勇,阚磊,煤层群卸压上行开采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2015.(AQJ-6-3-158-R01)

7. 董昌伟,李学华,李承军,姚强岭,于进广,魏大勇,瞿群迪,梁顺.煤矿上行开采覆岩破坏时空演化规律及开采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2013-351- R04)

8. 陈鹏,殷召元,姚强岭,廖志强,李学华,曹立洲,梁 顺,皖北矿区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模式及保障技术研究,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 (NEA-2011-M-3-19-R03)

9. 李学华,姚强岭,丁效雷,陈晓祥,刘增平,殷召元,姚喆,江兆利,侯朝炯,煤矿沿空掘巷围岩控制原理与关键技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2. (2012-3118- R02)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教育部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矿业工程专业 认证秘书  2017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煤炭绿色开采、采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流态化开采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科研项目

1、煤矿采空区碎裂岩体空隙动态演化及储水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2022,主持,60万,51874283。

2、煤矿采空区储水结构强度的动态损伤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2020,主持,63万,51674248。

3、生态脆弱矿区煤层顶板水井下储存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14-2016,主持,25万,51304208。

4、水作用下树脂锚固界面力学性质损伤机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16-2019,主持,10万,BK20161184。

5、超大断面密集硐室群围岩长时变形失稳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深部煤矿井下分选就地充填及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2021,子任务负责人,40万,2018YFC0604703。

6、煤矿地下水库矸石净化矿井水机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18-2019,负责人,13万,SKLCRSM18X005。

7、煤岩体强度原位测试系统研制与开发,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2014-2017,负责人,96万

8、煤矿采空区岩体空隙演变规律及储水机理,学校学科前沿项目,2018-2020,负责人,20万,2018XKQYMS10。

发表论文

[1] Yao Qiangling, Wang Weinan*, Zhu Liu, Xia Ze, Tang Chuanjin, Wang Xuanhui. Effects of moisture condition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E and IR characteristics in coal-rock combinations [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 13(14):615.

[2] Yu Liqiang, Yao Qiangling*, Li Xuehua, Wang Weinan, Han Hao, Zhang Mengti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issure propagation in hydrous siltstone [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 13(13).

[3] Chong Zhaohui, Yao Qiangling*, Li Xuehua, Shivakumar, Karekal. Acoustic emission investigation on scale effect and anisotropy of jointed rock mass by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 13(9):324.

[4] Yao Qiangling, Tang Chuanjin*, Xia Ze, Liu Xiaoli, Zhu Liu, Chong Zhaohui, Hui Xindong. Mechanisms of failure in coal samples from underground water reservoir [J]. Engineering Geology, 2020, 267: 105494.

[5] Chong Zhaohui, Yao Qiangling*, Li Xuehua, Zhu Liu, Tang Chuanjin. Effect of rock brittleness on propag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s in shale reservoirs with bedding-planes [J]. 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 2020, 8(7):2352-2370.

[6] Pang Yihui*, Wang Guofa, Yao Qiangling. Acoustic emission investigation on scale effect and anisotropy of jointed rock mass by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J]. Arabian Journal 0f Geosciences, 2020, 13(6):252.

[7] Yao Qiangling, Zheng Chuangkai*, Tang Chuanjin, Xu Qiang, Chong Zhaohui, Li Xuehua.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failure behavior of coal specimens with water intrusion [J].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0, 7:348.

[8] Zhu Liu, Yao Qiangling*, Xia Ze, Wang Weinan, Li Xuehua. Study on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lying stratum and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in ultraclose coal seams: A case study[J]. 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 2020, 8(4):1231-1246.

[9] Liu Jiangwei, Liu Changyou*, Yao Qiangling. Mechanisms of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Dense Linear Multihole Directional Hydraulic Fracturing [J]. Shock And Vibration, 2019: 7953813.

[10] Yao Qiangling, Tang Chuanjin*, Zhu Liu, Li Zhenyu, Niu Zhijun, Li Xuehua. Study on the weakening mechanism of anchorage interface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9, 104: 727-739.

[11] 姚强岭,王伟男,夏泽,朱柳,王傲,于利强.煤系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对Mn(Ⅱ)吸附特性研究[1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49(03):411-418.

[12] 姚强岭,王烜辉,夏泽,李立华,朱柳,李学华.煤矿长壁采煤主动式超前支护关键技术及应用[1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0,37(02):289-297.

[13] 李学华,牛志军,姚强岭,王伟男,于利强.孔洞式三叉裂隙砂岩裂纹扩展特征颗粒流分析[1J/OL].煤炭学报:1-14[12020-09-06].

[14] 姚强岭,李学华,朱柳,闫凯,杨朴,夏泽,王文韬,李冬伟.煤岩体地质力学参数原位测试系统开发与应用[1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48(06):1169-1176.

[15] 姚强岭,朱柳,黄庆享,杨朴,许铮.含水率对细粒长石岩屑砂岩蠕变特征影响试验研究[1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36(05):1034-1042+1051.

[16] 姚强岭,王伟男,孟国胜,李学华,王襄禹,赵敏.树脂锚杆不同锚固长度锚固段受力特征试验研究[1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36(04):643-649.

[17] 汤传金,姚强岭,王伟男,王烜辉.干燥-饱和循环作用下砂质泥岩抗剪性能劣化试验研究[1J].煤炭学报,2019,44(03):882-890.

[18] 姚强岭,郝琪,陈翔宇,周保精,方杰.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宽度设计[1J].煤炭学报,2019,44(03):891-899.

[19] 方杰,姚强岭,王伟男,汤传金,王光.含水率对泥质粉砂岩强度损伤及声发射特征影响的研究[1J].煤炭学报,2018,43(S2):412-419.

[20] 李学华,姚强岭,张有乾.考虑层间剪应力作用的煤矿岩层控制理论探讨[1J].岩土力学,2018,39(07):2371-2378.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姚强岭,李学华,赵彬,潘凡,王光,陈田. -煤系沉积岩作用基础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学华,姚强岭. 富水巷道围岩稳定控制理论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科研创新

1、姚强岭,李学华,王文韬,谭英名,王傲,梁顺,卫斐,陈田.一种工程岩体力学特性的快速测试方法. (ZL 201510785947.2),2018年6月1日授权。

2、种照辉,李学华,姚强岭,张骥,陈田,梁顺,张向向.基于图像识别和声发射定位锚固岩体裂隙扩展的分析方法(ZL 201510409666.7),2018年9月21日授权。

3、姚强岭,朱柳,陈宁.一种可单人操作的钻孔窥视仪.(ZL 2019100052189),2020年7月31日授权。

4、姚强岭,李学华,赵彬,王腾,鞠明和,种照辉,梁顺,瞿群迪. 一种保持煤样结构完整性的浸水方法(ZL 201410200568.8),2016年10月19日授权

5、姚强岭,谭英明,李学华,卫斐,陈田,种照辉,牛钦环.一种实测煤矿采空区矸石净化矿井水的实验方法. (ZL 201610554058.X),2018年7月3日授权。

6、姚强岭,李学华,刘亚鹏,潘凡,谭英明,鞠明和,梁顺,王傲,孙波洋.一种模拟采空区储水坝体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方法(ZL 201610554076.8),2018年11月6日授权。

7、姚强岭,许铮,王伟男,杨朴,闫凯.一种阶梯式构建永久地下水库净化系统.(ZL 201810524590.6),2020年1月17日授权。

8、姚强岭,夏泽,王伟男,许铮,王傲,郝琪.一种基于水资源转移路径的煤矿地下水库位置选择方法.(ZL 201810583451.0),2020年9月4日授权。

9、姚强岭,杨书懿,李学华,王伟男,汤传金,梁顺.一种三维固液耦合相似模拟的煤层开挖装置及方法(ZL 201810701318.0),2020年7月31日授权。

 

 

 
教学活动

1、2011.9-2011.11,专业主干课,《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采矿2009级6-10班,253人,48学时,李学华主讲,本人职责:助课。

2、2012.03-2012.06,专业主干课,《采矿学》,采矿2009级4、8、10班,98人,80学时,万志军主讲,本人职责:助课。

3、2012.09-2012.11,《采矿工程案例》,专业必修课,应用采矿工程二学位,108人,32学时,任课教师。

4、2012.11-2013.01 《巷道围岩控制原理与技术》,汉诺培训班,任课教师。

5、2013.02-2013.05 《采矿概论》,基础必修课,地质工程2012级1-4班,113人,32学时,任课教师。

6、2013.09-2013.10,《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专业必修课,采矿工程2010级5-6班级孙越崎班,64人,32学时,任课教师。

7、2014.03-2014.05,《采矿概论》,基础必修课,地质工程2013级1-2班,71人,32学时,任课教师。优秀

8、2014.09-2015.01,《采矿学》,基础必修课,安全工程2012级1-2班,78人,64学时,任课教师。 优秀

9、2015.09-2015.12,《采矿学》,基础必修课,安全工程2013级卓越工程师班,34人,48学时,任课教师。优秀

10、2017.04-2017.06,《井巷施工技术》,基础必修课,采矿工程2014级,23人,32学时,任课教师。优秀

11、2017.11-2017.12,《岩层控制的实验方法与实测技术》,专业选修课,采矿工程2015级,58人,16学时,任课教师。优秀

12、2018.04-2018.06,《井巷施工技术》,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工程2015级,25人,32学时,任课教师。优秀

13、2019.05-2018.06,《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实验》,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工程2016级,128人,4学时,任课教师。

14、2019.03-2018.05,《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工程2016级,23人,48学时,任课教师。

15、2019.10-2019.11,《学科导论I》,专业主干课程,矿业类2019级,420人,4学时,任课教师。

16、2020.04-2020.05,《专业导论》(留学生),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工程(来华留学生)2019级,19人,16学时,任课教师。

17、2020.03-2020.05,《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基础必修课,采矿工程2017级,18人,48学时,任课教师。

18、2020.09-2020.12,《采矿学》,专业主干课,采矿工程(卓越)2018,25人,32学时,任课教师。

19、2020.11-2020.11,《学科导论I》,专业主干课程,矿业类2020级,389人,4学时,任课教师。

20、2020.09-2020.09,《学科导论II》,专业主干课程,矿业类2019级,211人,2学时,任课教师。

21、2020.09-2020.10,《学科前沿讲座》,专业主干课程,采矿2017级,70人,2学时,任课教师。

指导学生情况

1. 赵彬,论文题目:水作用下煤体强度弱化特征试验研究,2012级。

2. 刘宇,论文题目:采动稳定过程锚杆断裂机理及防治,2013级。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

3. 王腾,论文题目:水作用下树脂锚固界面力学性能弱化机理研究,2013级。

4. 王光,论文题目:水作用下泥质粉砂岩宏细观损伤特性研究,2014级。

5. 王文韬,论文题目:煤岩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系统的开发及应用,2014级。

6. 谭英明,论文题目:乌兰木伦矿储水采空区矸石吸附特性研究,2014级。

7、陈田,论文题目:水对煤样力学性质与破坏形式的影响,2015级。

8、张博,论文题目:组合方式及含水状态对煤岩组合体的声热效应试验研究,2015级。

9、王傲,论文题目:典型煤系沉积岩对Mn(Ⅱ)的吸附效应研究,2015级。

10、许铮,论文题目:含水率影响下细粒长石岩屑砂岩蠕变力学特征研究,2016级。

11、杨书懿,论文题目:含水率影响下砂质泥岩直剪变形破坏特征研究,2016级。

12、郝琪,论文题目: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试样损伤演化及设计研究,2016级。

13、杨朴,论文题目: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强度损伤机理研究,2017级。

14、闫凯,论文题目:煤系砂岩力学特征的微细观效应研究,2017级。

15、陈宁,论文题目:动静载作用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损伤特征研究,2018级。

16、申乾,论文题目:密集钻孔切顶卸压机理及应用,2018级。

17、汤传金,论文题目:干湿循环及酸性水环境影响下煤样损伤特征研究,2018级。

18、刘伟冬,论文题目:近/极近距离煤层下伏巷道顶板有效锚固机理及技术研究,2018级。

19、刘梓昌,论文题目:蠕变-水作用下煤柱坝体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2019级。

20、李杰,论文题目:基于小孔径测试的煤岩体力学参数评价分析,2019级。

我的团队

本团队教师包括李学华教授、姚强岭教授、瞿群迪副教授、梁顺副教授、种照辉副教授;研究生:朱柳博士、夏泽博士等13位博士研究生和30余名硕士研究生。

团队名称:“煤及伴生资源绿色开采”研究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内容:生态脆弱矿区“煤水共采”理论与技术(绿色开采、地下水库):

1、建立了地下水库选址评价理论技术体系

系统地开展了“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研发了实验室煤系沉积岩无损浸水自动化测试装备,研发了复杂应力水岩作用下煤、岩、人工坝体等主要边界结构坝体稳定性测试装备,揭示了动态含水率、复杂应力下坝体(试样)变形破坏模式和渗透机理,建立了地下水库结构设计计算模型;提出了精细储水系数计算方法,揭示了采空区矸石对矿井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的不可逆机理,提出了采空区联合过滤矿井水方法,建立了矿井水净化容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地下水库采动水资源重构覆岩含水层方法,形成了采动水资源-地表水/含水层/井下水综合利用模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2、建立了地下水库设计理论技术体系

系统地开展了“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研发了实验室煤系沉积岩无损浸水自动化测试装备,研发了复杂应力水岩作用下煤、岩、人工坝体等主要边界结构坝体稳定性测试装备,揭示了动态含水率、复杂应力下坝体(试样)变形破坏模式和渗透机理,建立了地下水库结构设计计算模型;提出了精细储水系数计算方法,揭示了采空区矸石对矿井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的不可逆机理,提出了采空区联合过滤矿井水方法,建立了矿井水净化容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地下水库采动水资源重构覆岩含水层方法,形成了采动水资源-地表水/含水层/井下水综合利用模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3、建立了富水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

以煤系沉积岩矿物特性为基础,系统地开展了“覆岩裂隙水资源转移路径形成与扩展”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揭示了地下水对覆岩结构弱面的侵蚀弱化作用,提出了基于煤系沉积岩局部顶板岩层微裂隙发育与贯通的“叠加梁理论”,开发了巷道围岩水流路径注浆控制技术,建立了“(注浆/高预紧力)锚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替代被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和“高强度低密度”支护技术,形成了基于有效锚固理念的巷道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了地下水库全生命周期内一次性主动支护和巷道周围地下水流动路径的科学引导,同时为无人化巷道超前支护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