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1月6日
姓 名 朱佳媚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4年10月 籍贯 江苏武进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群众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zhujiamei1991@126.com
工作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邮政编码 221116
通讯地址 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单位电话 13641531166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朱佳媚女,1974年10月生,教授,博士,中国能源学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访问学者。招收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材料与化工、储能和碳中和等专业研究生。目前主要从事绿色环境功能材料、储能新材料和煤基炭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澳-中JCG伙伴关系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和企业委托项目等。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和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1项,参与制定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团体标准3部,主编英文教材1部,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指导研究生获国家级奖学金、优秀创新硕士奖学金、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和出国留学资助,指导本科生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团队毕业论文。 电话:13641531166  E-mail:zhujiamei1991@126.com

获奖、荣誉称号

 

1.荣获2009届、2017届、2018届和2021届中国矿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2. 荣获2018年度校“三八红旗手”称号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能源学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  理事

研究领域

1. 离子液体的基础理论研究

      运用理论模拟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电子、原子、分子等多个层次探寻阴阳离子微观结构与物化性能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离子液体中的氢键、阴阳离子作用力等与物化性能的关系,及其性能特性的机理分析。

2. 绿色功能材料和煤基材料的研制及其在储能与环境化工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本团队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开展新型绿色功能材料和煤基材料,在能源储存、碳捕集和VOCs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旨在研发绿色环保型新材料和新工艺。

3. 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化工分离领域的应用 

      磁性材料应用十分广泛,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本团队围绕目前磁性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化工分离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基础理论和开发有潜在应用性的磁性材料。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澳-中JCG伙伴关系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Preparation of Fe-based magnetic-coresupported Co and Ni catalyst: application in viscosity reduction of heavy oil hydrocracking,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2023
2. Morphology and CO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novel ionic liquid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Bmim][PF6],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2022,187,633-644.
3. The mechanism of toluene absorption by phosphoniumionic liquids with multiple sites,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2021,331,115501. 
4.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using semi-coke derived from pyrolysis of coal,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20,  207, 221-232. 
5. Visible light-induc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gaseous toluene by Ce, S and N doped ionic liquid-TiO2,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20, 120, 105259.
6.  Encapsulated ionic liquids for CO2 capture,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20,251,122982
7. The effect of imidazolium and phosphonium ionic liquids on toluene absorption studied by a molecular simula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2020,298,112054. 
8. Investigation on water vapor adsorption of silica-phosphonium ionic liquids hybrid material, Materials, 2019, 12, 1782
9.Effect of immobilization methods and the pore structure on CO2 separation performance in silica-supported ionic liquids,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8, 260 , 190–200. 
10. Polymeric ionic liquid modified silica for CO2 adsorption and diffusivity,Polymer Composites, 2017, 38(4):759–766. 
11. Adsorption and diffusivity of CO2 in phosphoniumIonic liquid modified Silic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02. 
12 .  Effect of swelling on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by poly(ionic liquid)s, 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2.01. 
13. CO2 sorption capacity of porous poly(ionic liquid)s,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2011.04. 
14.Synthesis of porous polymer based on copolymer of acrylonitrile and the ionic liquid 1-allyl-3methylimidazlium by seed swelling polymerization,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2010.03.   

 

科研创新

 

1. 多孔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29283.1,排名第一。 

2. 嫁接季膦型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1210047045.5,排名第一。

3. 高效干离子液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1610807150.2 ,排名第一,

教学活动

 

承担过的研究生课程:试验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绿色化工、固体燃料利用化学与工艺、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等。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2011级何凯歌同学获得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CXLX11-0327);

指导2011级辛丰同学于2014.1-2014.10 出国留学,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完成澳中JCG伙伴关系基金项目;

指导2013级孙雅钗同学获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创新硕士奖学金; 

指导2018级何晓东同学获2021年国家级奖学金。

我的团队

团队主要从事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相关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吸附分离和催化转化新材料制备及应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新材料及器件的开发研究、固废资源化利用等。 课题组成员主持和完成20余项国家级和省市级基础研究项目、30余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研究成果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一等奖等。 课题组已培养研究生60余名,知道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3人,指导的学生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毕业论文10多名,多名研究生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和“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课题组近年毕业的研究生入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等著名新能源企业。课题组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余项,获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