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6年11月13日
姓 名 刘卫群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0年3月 籍贯 江苏盐城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wqliu@cumt.edu.cn
工作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邮政编码 221116
通讯地址 徐州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单位电话 0516-83591599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005),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青年学术带头人(2004),江苏省优秀力学工作者(2003)。1996年、2002年先后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获固体力学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出站,2008年7月~2009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主任,兼任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GU)注册会员,国家科学技术奖等评审专家,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计算力学、环境与灾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开源《Mine Engineering》期刊编委,《中国科学》、《科学通报》、Transport Porous Med.、Mine Water Environ.、Inter J Rock Mech. Min.等20余种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长期从事计算岩石力学、岩土体渗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际合作、“973计划”子课题、“863计划”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2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已指导毕业博硕士/出站博士后28人。研究工作包括:开发了基于非协调模式的罚平衡3D应力杂交元,计算并提出时间相关的冲击矿压广义平均应变率准则;建立了考虑尺度和瓦斯共同影响的煤岩全过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设计出峰后及破碎岩石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和非Darcy性测试方法,试验揭示了振动条件和卸围压条件下的破裂岩石渗透性规律等。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授权国家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受邀参加香山科学会议、岩土多场耦合、页岩气开发等会议,做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大会/专题报告8次,出版专编著3部,在Geophys. Res. Let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主讲课程: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渗流力学

Email:wqliu@cumt.edu.cn

获奖、荣誉称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005)、江苏省优秀力学工作者(2003)、中国矿业大学十佳青年教职工(2002)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和灾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岩土渗流力学

科研项目

1.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浅埋厚煤层采动覆岩多场耦合与阻隔水机理研究,2014.10~2019.9

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页岩气开采相关的储层裂隙渗透率多级演化模型研究,2014.7~2017.6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岩层裂隙水渗流和泥沙作用分析的地震水力响应模型研究,2011.1~2013.12

4.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宏—细—微观组合裂隙系统与煤层气扩散渗流演化相关性研究,2009.1~2013.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流—固蚀损裂隙演化和非Darcy渗流突变的采动岩体稳定性理论,2008.1~2010.12

6. 国家自然基金NSF/NSFC 国际合作项目:浅源地震和裂隙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009.1~2009.12

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应力控制裂隙演化与采动岩体流—固耦合动力失稳理论研究,2008.1~2010.12

8.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含瓦斯煤体尺度效应及峰后渗透规律研究,2006.1~2010.12

 

发表论文

1. Liu Weiqun, Li Yushou, Wang Bo. Gas Permeability of Fractured Sandstone/Coal Samples under Variable Confining Pressur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0, 83(2): 333—347

2. Liu Weiqun, Fei Xiaodong, Fang Jingnian. Rules for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for water flow in over-broken rock m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22(1): 29—33

3. 陶煜, 刘卫群. 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等效流阻模型. 岩土力学, 2012, 33(7): 2041—2047

4. 宋良, 刘卫群, 靳翠军. 考虑端面摩擦效应的煤样统计损伤尺度本构模型. 工程力学, 2012, 29(11): 344-349

5. Liu, Weiqun, Song Ting, Li Yushou, Zheng Shufei and Yang Jing. Inverse analysis of regional In-situ stress prediction based on multi-points measurement and BP neural network.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510: 226-231

6. 张宏学, 刘卫群, 朱立. 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模型和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15, 36(3): 719-729

7. 刘卫群, 王冬妮, 苏强. 基于页岩储层各向异性的双重介质模型和渗流模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8): 1374 - 1379

科研创新
  1. 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岩石渗透实验装置,ZL200910182441.7
  2. 授权发明专利:可视化多功能裂隙渗流模拟实验台,ZL201010202288.2
  3. 授权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可调的惯性加载固定装置,ZL201310115185.6
  4. 软件著作权:渗流问题随机性计算软件(SSPFF V1.0),2013SR087355
教学活动

博士生课程:渗流力学A  (秋季学期)
硕士生课程:计算力学(秋季学期)、渗流力学B(春季学期)

指导学生情况

博士后:商翔宇(已出站)、陈凯

已毕业博士:杜春志、宋良、朱立、张宏学

已毕业硕士:余为、蔺海晓、王继燕、陈冬华、王波、顾正虎、宋鑫、孙登松、靳翠军、王甘林、陶煜、王珍、刘子明、费晓东、尚晓吉、杨鑫、唐珺、梁浩楠、王曌龙、宋婷、移峥峰、桑盛

在读博士:陈俊国、马天然、査浩、桑盛、杨睿

在读硕士:章统、王冬妮、方艺蛟、申振、刘青宏

我的团队

李玉寿,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工,岩石实验力学方向

李福林,同济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副教授,岩土计算力学方向

梅茂飞,华中科技大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副教授,高等渗流力学方向

宋良,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现任烟台大学土木学院讲师,岩石渗流力学方向